地铁商业,代表城市轨道交通中与交通动线站点相联接的商业系统,因为地铁是人流的重要集散地,这与商业的发展需要相符,因此提供了两种业态之间的结合。
地铁商业并非单指地下商业,还涵盖地上商业、综合地铁商业等多种物业形态。广义的地铁商业,泛指地铁站点上盖物业、地铁连廊内商业物业、以及综合了前面两种物业的立体商业,有地下连廊与地铁站相连;狭义的地铁商业,地铁站就在地铁商业里,还有的地铁连廊全部在商业里面。其中,立体地铁商业或许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香港的经验和做法
由于地铁在中国内地的发展较晚,相对而言,国内的地铁商业开发和运营不及香港及国外一些城市,他们成功的开发和运营经验值得借鉴。
香港地铁无疑是世界上运营最为成功的地铁,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赚钱的地铁之一。虽然地铁总长只有43.2公里,但日客运量高达220万人次,地铁和商业完美结合,2004年地铁商铺带来的经济收入超过96亿港币。在香港,沿着地铁网络分布的大约30个购物中心,约占香港购物中心总数的五分之三。地铁成为了香港购物中心项目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将城市的商业有机地链接,不仅方便了消费者的购物,也为每个节点的商业场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流,创造一个又一个商业经典,比如“时代广场”、“置地广场”、“太古广场”、“海港城”、“APM”、“圆方”等一大批购物天堂。
香港时代广场是地铁商业经典案例之一
香港地铁商业特点鲜明,首先,商业空间只租不售。地铁开发商拥有完全的管理权,从全局出发,尽可能地吸引优秀的商户进驻,把商场做旺。其次,空间商业定位清晰。香港地铁商业对市场的分析相当透彻,地铁上盖物业主题鲜明,通常分为零售、餐饮和娱乐三大部分。分布均匀合理,采取市民评价制度,优胜劣汰,保持地铁商业的活力,使开发商、商户、市民三方受益。最后,购物环境高度舒适。香港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规划是超前的,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思考。硬件现代化,软件人性化。通道的宽度和高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舒适度,这给顾客带来了视觉上和精神上的宽敞感、舒适感,无形中激发了顾客的购物欲望。
香港中环置地广场
日本的经验和做法
日本是亚洲最早开发和建设城市地铁的国家,也是亚洲拥有运营地铁线路最长的国家之一。早在1927年,东京就建成了日本第一条地铁线路,到80年代末,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已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地下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日本已有9大城市共建有600多公里地铁,日客流量达数千万人次。
在日本各大城市,以地铁线路为纽带,以地铁站为节点,形成了众多的商业设施,大型轨道交通枢纽往往也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区。地铁商业及地下商业在日本获得长足发展,主要在于城市地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积极防灾和节约用地,或者说是为了实现土地增值。
日本地铁
日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地下购物中心。在这个拥挤的岛国,地下购物中心发展得比欧美要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国家高度依赖地下交通。在地铁商业中心里,商店饭馆等类似场所被限制在一层,一层以下都被用作停车场等车站设施,最底下一层则是地铁或者铁路的运行轨道和站台。日本重视地铁商业空间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步行道在空气质量、照明还是建筑小品的设计上都达到了地面空间的环境质量。
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坚持以规划为先导,非常重视人性化设计理念。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地上地下立体交通,在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城市合理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了条件。东京、京都、大阪等城市,都是以地铁车站为起点,向空中、地下和周围地区辐射发展,形成较大规模的地下城,而且各具特色。由于地下商城与地面、地下交通融为一体,为人们购物、会友、娱乐、休闲、公务活动等提供了保障,因而带动了城市的繁荣。
日本地铁商业区
地铁与商业开发的结合非常普遍,通常采取通道式连接、商业与站厅公共区直接连通、分层连接等方式。例如,大阪梅田地下街建造在繁华街区道路的下面,地下一层为商场,二层为地下车库,车库出入口设在马路中央,方便车辆直接进入;同时地下街结合大型地铁进行建造,对缓解地面人流过于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香港地铁与商业开发的结合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把地铁做成城市的交通动脉和商业的人流动脉,深度开发地铁的商业价值,用地铁改变城市商业,改变人们消费,同时商业将反哺地铁,共同促动城市的商业有机发展和全面繁荣。
业务办理电话:18785175399